微醫“藥店+診所”模式正在重塑藥品零售
來源:新浪醫藥
微醫“藥診店”就是這樣一個項目,對傳統藥店進行改造,引入烏鎮互聯網醫院,為門店用戶拓展在線預約、遠程問診、電子處方服務,幫助零售藥店成長為“家門口的醫院”,既補充了基層醫療資源,又解決了零售藥店處方來源、藥事服務的問題。
近期,動脈網(微信:vcbeeat)采訪了微醫副總裁蘆子貴和醫藥事業部副總經理張勇,聽其詳細介紹了“藥診店”項目以及未來規劃。
藥店的訴求
零售藥店是醫藥流通環節中的重要一環,也是大健康管理閉環中的一個重要節點,但是在互聯網醫療體系當中,零售藥店卻遠未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變革。
事實上,從外部來說,處方外流、醫藥分開、藥品差價取消,給零售藥店發展帶來了機遇。據相關統計,零售藥店市場規模在持續擴大,有望達4000億。同時,互聯網醫院的快速鋪開帶來的處方需要有效承接,無疑不是零售藥店的機會。
從零售藥店自身來說,也在進入一個高速的整合期,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,產業資本、金融資本尚在不斷加碼藥店的并購整合,為零售藥店市場變革推波助瀾。
某連鎖藥店負責人對記者表示,醫藥零售市場只考慮兩個問題,一是毛利率,二是客流量。他說:“人工成本、管理成本、場地成本高昂,給零售藥店業務帶來巨大壓力,零售藥店在拓展新的客戶獲取方式和利潤增長點?!?/span>
他認為,藥品終端行業應該從單一銷售向多元服務轉型,拓展藥品之外的問診、慢病、健康管理等服務,利用便捷的入口成為城市社區、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務點。
而對互聯網醫療平臺來說,也急于尋找線下的入口,自建門診太貴而且醫護人員資源無法獲取,藥店和微醫這樣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合作順理成章。
微醫已連接10000多家藥店
去年3月,微醫啟動“互聯網醫院+藥店合作計劃”,計劃在全國建立100萬個烏鎮互聯網醫院的接診點,覆蓋全國90萬基層醫療機構、46萬家零售藥店、10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。
微醫的構想是利用烏鎮互聯網醫院助力藥店升級為“藥診店”,彌補藥店醫療服務短板,幫助藥店實現合理用藥、對癥用藥,進而提高顧客轉介紹率和粘性;通過藥診店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,打造O2O服務閉環;加速處方外流,實現藥店商業模式升級轉型。
微醫方面表示,合作藥店通過登錄烏鎮互聯網醫院藥店系統,便可為會員提供精準預約、遠程診療、電子處方等服務,免費升級為虛擬診所,建立起基于互聯網的“藥診店”新業態,從單純的藥品銷售演變為預約掛號中心、遠程問診中心、檢查檢驗中心和電子處方中心。
“藥診店”產品的核心是快速問診,當藥店接待顧客時,患者可以通過烏鎮互聯網醫院平臺快速找到醫生問診,獲得專業指導。通過問診得到的用藥建議患者會更加認可,從而有利于建立用戶的依從性管理。
系統上看,藥診店為零售里連鎖門店帶來了診療服務、處方、黏性方面的增量,備受零售藥店歡迎。
微醫醫藥事業部副總經理張勇對記者表示,“藥診店項目從去年3月開始啟動,4、5月開始試運行,下半年正式推向市場以來,目前從真實的門店覆蓋及問診單量看,烏鎮互聯網醫院藥診店已經是中國最大的藥店+診所平臺。藥診店實際接入藥店數量超過1萬家,日均問診量達到2萬以上。門店數和問診量月環比增長達到20%?!?/span>
張勇介紹,包括老百姓大藥房、一心堂、山東漱玉平民、甘肅眾友、西安怡康、國大藥房等知名企業都成為烏鎮互聯網醫院的合作伙伴。以漱玉平民為例,去年7月底,漱玉平民正式與微醫合作,上線“烏鎮互聯網醫院藥診店”。截至12月中旬,雙方合作門店達到600多家,每天有1000多張處方輸出到門店。
漱玉平民大藥房董事長李文杰則表示,與微醫的合作,首先解決了處方問題。過去很多藥店沒有處方,現在買處方藥可以通過烏鎮互聯網醫院找醫生問診,獲得合法處方。其次,節約了患者去醫院排隊看病的時間,又可以滿足患者的復診需求,能夠吸引更多客流。
張勇稱,利用互聯網醫院進行推廣前后,藥店客流量能夠呈2-3倍提升,新客比例40%以上,復診率達到80%以上。DM單轉化率達到15%,遠高于行業均值3%。藥診店醫生醫生均來自公立醫院,專業、安全、放心;統一排班、標準化服務、做到1分鐘急速響應;免費問診,圖文、視頻、電話多種方式任選。
但藥診店模式不僅僅止步于流量上的擴充,微醫和連鎖藥店都有更高的訴求。
藥診店未來:健康服務中心
據介紹,藥診店的使用場景集中在四個方面。首先是專業輔導,店員并非醫生,對諸多疾病難以判斷,借助“藥診店”完成對顧客的精準診斷、對癥用藥,彌補店員專業知識的不足;其次是慢病管理:慢病中老年的重復購藥、定期復診、用藥管理,可在藥店形成一站式服務,為提升顧客用藥依從度、服務滿意度;再一個是處方合規:通過問診獲得合法處方,解決藥店處方藥安全、合法化銷售,減小政策、用藥安全上給藥店帶來的運營隱患。最后則是引流利器:改變過去藥店傳統的降價促銷、買贈促銷,升級營銷模式,加入問診的營銷要素,與藥店市場營銷、會員營銷相結合,創造差異化、形成特色,吸引客流,增加黏性。
簡單理解,藥診店模式期望通過醫+藥實現線上線下的閉環。對互聯網平臺來說,獲得了線下的入口,對連鎖藥店來說,獲得了基于深度服務帶來的增量。
張勇稱,烏鎮互聯網藥診店定位做服務,與流量型O2O相比,服務型O2O更具黏性,與藥店的關系更穩固。
并且,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以及居民主動健康需求的拓展,藥診店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?!靶〔〕踉\在‘藥診店’,大病到醫院,復診回藥店。未來,依托微醫的家庭健康服務平臺,藥診店從被動銷售轉變為主動服務,逐漸升級為家庭健康服務中心”張勇表示。
事實上,除了微醫之外,尚有不少互聯網醫療平臺在推行對藥店的改造。比如叮當快藥推行的“智慧藥房”,可為用戶建立電子檔案,采集健康數據,滿足其健康管理需求;好藥師亦在推行“健康服務點”模式,挖掘用戶在健康管理、長期用藥服務的需求,拓展藥品購銷服務之外的需求。
對此,業內人士判斷,此前分割的醫療環節將借互聯網醫療平臺串聯起來,未來精細化、個性化醫療是主流趨勢,現在互聯網醫療平臺無論是問診、醫藥電商、醫藥O2O都將走向功能連接上的多元性,誰的服務最全,誰就能在未來持續吸引用戶留存,而類似于把診療、用藥、健康服務結合起來的模式或成為行業標配,至少在一定范圍內實現“跑馬圈地”。
處方外流:利好互聯網醫療
據微醫副總裁蘆子貴介紹,微醫在建設互聯網醫院過程中,不斷感受到醫院處方外流的需求,而從政策導向、醫院獲利以及控藥壓力等方面考慮,處方外流的趨勢也在逐漸增大。
以前單純的處方外流是醫院紙質處方流轉到藥店,但在蘆子貴看來,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,加之互聯網醫院與藥店的不斷深度融合,未來電子處方的外流一定會與互聯網產品相結合。
目前,微醫正在整合一系列的醫療服務鏈條,最終使“藥診店”的患者能夠獲得一站式完整閉環服務,通過烏鎮互聯網醫院,在患者、醫院、醫生、藥店之間建立連接,并通過云平臺進行服務的承載。
蘆子貴認為,未來,患者可在烏鎮互聯網醫院平臺醫生指導下在微醫APP上選擇該醫生(或該科室)進行綁定,并根據患者住址推薦附近合作藥店,再進行綁定,也可通過掃描關注醫院二維碼進入操作系統?;颊咄瓿沙醮芜x擇后,以后就可以在家完成問診開藥,患者憑借驗證碼到藥店就可以拿到處方,并順利取藥,這樣就形成了處方的外流,同時也給藥店帶來了新的增量。
而藥診店的贏利點,亦來自于藥?!绊椖口A利點將來源于“藥”,包括B2B收入、藥企營銷收入,信息服務收入、流量收入等。贏利點的基石源自“藥診店”的網點規模、項目價值?!碧J子貴表示。
值得思考的是,盈利亦是互聯網醫療的痛點之一。藥兜網CEO邱中勛就直言:“醫藥電商或成為移動醫療的正向刺激因素,在醫藥電商被用戶接受之后,移動醫療才能找到贏利點,進而反哺醫藥電商,形成穩固的產業圖譜?!?/span>
把他的邏輯向線下遷移,零售藥店也是互聯網醫療的贏利重點,尤其是在互聯網醫療尚未解決醫保對接、盈利模式不清晰的情況下。
市場:無序競爭到策略拓張
微醫前后,不少互聯網醫療平臺在切入藥品流通,一些醫藥電商又在切入診療業務。例如移動醫療增加藥品導購,1藥網、健客等籌建互聯網醫院等,互聯網醫療正在由此前的資本推動下的無序競爭向策略性拓展轉變。
以微醫來說,其從2010年以掛號切入,逐步成長為中國互聯網醫療最大的平臺之一,其業務也在經歷不斷的調整。最后沉淀為“醫-藥-險”三個細分板塊,囊括了互聯網醫院、尋醫問診、線下門診、藥診店等業務,實現了醫藥整個產業鏈的打通。
“藥診店”作為微醫“醫-藥-險”鐵三角中藥板塊的的旗艦產品,承擔著打造藥品零售平臺入口的戰略作用,通過嫁接微醫的各項資源、捆綁工業企業的營銷及服務資源,逐步幫助藥店打造服務模型,成為藥品零售的服務型生態平臺。
從整個互聯網醫療市場來說,經歷了高速發展之后每個細分領域已有數家企業沉淀下來,無論是尋醫問診還是網絡醫院和醫藥電商,在贏者通吃的大前提之下,大家都在積極尋找業務增長點,類似于藥診店這樣的線下醫藥零售項目正是這樣的機會。
可以預期的是,以微醫當前在互聯網醫療市場所占的比重作為背書,以及與各大藥房合作近一年的項目經驗,2017年將成為微醫藥診店項目的重要一年,拓展門店數量、服務深度、線上線下聯動會是重點關注指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