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交會晴雨表:“一帶一路”刺激醫藥外貿轉型
來源:醫藥經濟報
5月1~4日,第119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(下稱“廣交會”)第三期醫保展如期召開。廣交會相關統計數據顯示,第一、二期總體運行情況好于預期,隨著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不斷推進,沿線國家參與廣交會的參展商和采購商數量增長態勢明顯,外貿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。據參展企業反饋,三期采購商到會情況有望止跌。
優于整體外貿
“從下午的人流量看,參展商和采購商的熱情度不錯。特別是在目前全球進出口貿易持續保持低迷、復雜的大環境下,中國醫藥外貿形勢依然嚴峻,能保持這樣的熱度很難得?!敝袊t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孟冬平5月1日在廣交會接受《醫藥經濟報》記者采訪時指出。在她看來,一方面,醫療健康產品附加值高,剛性需求強烈;另一方面,中國企業在技術和銷售方面不斷積累、突破,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逐步增強。特別是近年來國內企業加大研發、創新力度,獲得國際認可。
從數據上看,今年一季度醫藥外貿表現優于整體外貿(下降5.9%)情況。2016年一季度,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額237億美元,同比下降0.6%。其中,出口131億美元,下降3.9%,進口105億美元,增長3.8%,對外貿易順差26億美元,下降26.2%。
其中,西藥原料藥出口63億美元,維持負增長,同比下降1.9%。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、一次性耗材、醫用敷料出口額分別為20.9億美元、7.3億美元和5.4億美元,出口增速下降5%~12%不等。
“盡管外貿整體形勢偏弱,但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亮點?!泵隙街赋?,今年一季度生化藥(含生物制藥及生物制品)進口增速13.2%,依然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態勢。國外生物制藥引進國內速度加快,但仍無法滿足國內需求,未來生物制藥進口數量將進一步增多。保健康復用品出口10.9億美元,同比增長4.4%。近兩年,保健康復類產品出口一直保持穩健的增長態勢。
在孟冬平看來,未來5年是中國制藥產業在全球醫藥產業鏈延伸的重要階段。當前,我國醫藥企業在國際注冊認證能力、研發能力、國際市場營銷能力、全球范圍內的資源組合能力都在提高,加上國際醫藥市場的剛性需求,中國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不可替代。按照“十三五”原料藥產業規劃,我國醫藥產業將向著更有序、環保、技改、節約資源、提高附加值、向下游延伸的方式發展,更有利于出口結構的持續優化調整。
總體而言,2016年國際市場環境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,我國大宗原料藥、醫用敷料等醫藥產品出口形勢不容樂觀,預計我國醫藥外貿將維持低速增長,出口與去年基本持平,進口增速3%~6%左右,預計外貿整體增速將保持在2%~5%左右。
醫械類高成長性
《醫藥經濟報》記者獲悉,本屆廣交會醫保展區共有展位846個,參展企業504家。品牌展位132個,品牌企業31家。隨著美國市場經濟復蘇,醫療器械企業和按摩保健器具企業參展熱情逐年高漲,在本屆廣交會參展比例已上升至76%。
“醫械類產品技術含量高,成長性非常值得期待。該領域以前主要被歐美壟斷,但目前,中國企業正在迅速崛起,甚至可以與跨國企業在正面戰場直接競爭。這與國內企業技術進步及經營理念更新密不可分。本次展會上,診斷治療儀、按摩類器械的參展企業很多。根據醫保商會統計數據,按摩類器具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長16%,個別好的企業增長可以達到90%,這些成長性好的企業都具備一定特質,如特殊經營模式、人性化設計、良好的售后服務、企業文化魅力等?!泵隙礁嬖V《醫藥經濟報》記者。
孟冬平強調指出,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已不再是“高仿”的代名詞。當前,以創新驅動為基礎的國際化已被視為發展的重要支點,越來越多的企業著手深耕國際化并制定相應的戰略和策略。如聯影醫療96環光導PET-CT經國際認證機構TüV南德意志集團日本公司權威評測,通過認證,獲頒日本醫療器械上市許可證(JFDA),成為中國首臺獲日本市場準入許可的高端分子影像設備。
據了解,不少企業通過調整產品結構逐步實現自有品牌產品出口,打造中國制造新形象,由中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發展。如康德萊向特色針類醫用耗材轉型,建立專業團隊主攻針類產品,同時加強與大型外貿公司、國際大型企業合作,提升產品質量和溢價空間,逐漸由南美、非洲等欠發達市場走向歐洲、美國等發達市場。
可以說,多方位、多形式、多層次參與國際分工合作也是我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趨勢之一。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海外建廠、設立分公司與研發機構、專利授權與轉讓、國際并購等方式參與國際市場競爭,在全球整合和配置資源。上海澳華光電內窺鏡有限公司先后建立德國、俄羅斯和印度分公司,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產品和內窺鏡解決方案;魚躍醫療旗下上海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在德國組建公司,貿易和生產結合,免受貿易環境影響。
建立海外分支機構一方面可以捕捉國際市場最新信息和動態,融入國際經濟一體化,實現國際化視野,同時可與當地大學、醫院、研究所合作,了解需求與產品不足點。
移動醫療后勁足
值得注意的是,移動醫療市場近來備受關注,被認為是“后勁”更足的一塊熱土。
第119屆廣交會第三期會議“互聯網+時代的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創新”論壇緊貼市場熱點和企業需求,首次就“互聯網+時代,作為中國新興行業的醫療器械應該作出怎樣的創新變革?行業前沿的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將呈現怎樣的狀況?如何順應該行業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?”等焦點問題展開熱議,收獲不少點贊。
論壇上,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一位權威專家指出:“鑒于目前移動醫療規范、標準不明確等問題,很多參與企業在操作中打政策‘擦邊球’,未來一定會逐漸規范,且移動醫療的門檻會越來越高,甚至會涉及醫療注冊方面的問題?!痹谒磥?,移動醫療能不能做好,還要看國家政策導向。
當下,外貿形勢嚴峻,在人工成本不斷提升的背景下,單純依靠價格戰已經很難占據外貿市場份額?!夺t藥經濟報》記者注意到,參展企業注重科技創新,提升產品質量,以詮釋高水平、優質量的中國制造及服務。一些出口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《醫藥經濟報》記者,只有加大研發力度,才能在大海淘沙中站穩腳跟。
外貿企業也有望得到急需的財稅金融支持。由于主要市場國家貨幣貶值,加劇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,企業利潤變窄。相較以往,客戶付款周期延長的現象日益增多,企業需要更多資金維持業務正常運轉。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五方面政策措施促進外貿回穩向好,其中一個政策是“鼓勵金融機構對有訂單、有效益的外貿企業貸款,擴大出口信保保單融資,增加短期出口信保規?!?。